6月11日,青岛农业大学现场招聘会上,求职毕业生正与用人单位交流。(□记者 肖芳 报道)
《xx工作报告》部署大学生就业工作
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,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,高校和属地xx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,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。
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,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,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、好就业。
山东保障就业的部分措施
全省全面放开对高校在校生、毕业生的落户限制,全省16市均可先落户后就业。
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,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到不少于32000人;争取国家支持,挖掘我省高校办学潜力,努力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。
加大中小学、幼儿园教师招聘力度,支持鼓励优秀高校师范毕业生优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。
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努力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,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%。
今明两年进一步加大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,2020年招募“西部计划”900人、“三支一扶”计划2000人。
加大基层机关招录应届毕业生力度,县级以下机关定向招录1000名左右应届毕业生。
大学生、高校毕业生新兵征集比例提至义务兵征集任务数的80%、25%。
支持创新创业,全省各级统筹现有资金政策,扶持不少于20000名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。扩大见习规模,2020年组织不少于30000人参加就业见习。
□资料:综合新华社、山东省人社厅z6尊龙旗舰厅官网
□本报记者 肖芳
安静了好几个月的大学校园,刚刚有了点热闹迹象,毕业年级的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校园。而离校前最重要的事,无疑是求职。6月11日上午,青岛农业大学文化广场上,该校举办今年首场毕业生现场双选会。与往年动辄数百家企业、数万个岗位的规模相比,这场疫情下的招聘会显得十分“袖珍”:40家青岛辖区用人单位参会,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,600多名毕业生分时段抵达,所有入场者都要测量体温、出示健康码,并全程配戴口罩。
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创新高,达到874万人,却意外遭逢新冠肺炎疫情。为帮助大学生就业,从xx到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,“云推介”“空中招聘会”更是一场接一场。这场久违的线下招聘会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窗口。
线上招聘不是万能的
最早来到招聘现场焦急等待的,不是大学生,而是用人单位。
早上8点,距离招聘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,记者就见到了人力资源经理孟菲和她的同事。她所在的青岛诺森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,预定到了“32号”招聘展位。
拿到这个现场展位并不容易。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,青岛农业大学此次线下招聘只提供40个企业展位,而报名参加招聘的企业超过了100家。得益于校友企业身份、岗位专业对口、企业资质过硬,诺森生物终于拿到了“入场券”。
孟菲告诉记者,这是她今年第一次走进校园现场招聘,“怀有很高的期待”。诺森生物主要从事微生态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,由于今年在平度新上了生产项目,急需招聘发酵工艺研发、生产管培生等60人。
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诺森生物也曾通过各大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,但是效果并不理想。孟菲分析认为,对于众人熟知的大集团、大企业来说,线上招聘或许会带来便利,但是对于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微企业或者初创企业来说,线上招聘的效果并不好。
“虽然公司给出的待遇也不错,但网上信息实在太过海量,大学生求职往往习惯性地看企业名气。在不接触、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下,即便是投了简历并通过面试的学生,也不敢贸然签约。”孟菲说,线上招聘签约率低,求贤若渴的企业更期待线下揽人。
临近9点,手持简历的学生们陆续前来,测量体温后依次进入现场,招聘会随之开始。孟菲和同事们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到展位上问询的学生,甚至主动走出展位遮阳伞区域,顶着烈日拦人询问。
但是,一个上午的时间,孟菲和同事们只收到了十几份学生简历,比预期少了很多,而且专业对口的并不多。“学生好多都没返校,前来应聘的人太少了。”孟菲揣测说。
这个结果,让她有点着急。到了中午,招聘会结束后,她主动找到现场负责的学校老师,对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等专业对口的几个学院,准备再组织专场宣讲或定向推送招聘信息。
“都说今年大学生就业难,可是你看,我们企业招个人也很难哪!”孟菲忍不住对记者感慨。
实际上,面临招人难题的不只是小微企业。当天,青岛知名上市企业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派出招聘团队,专程前来参加这场线下招聘。
这家总部位于城阳区的大型农化企业,始创于1999年,属国家定点农药、肥料生产企业,面向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植保产品和服务。由于总部距离青岛农业大学东门只隔两个红绿灯,海利尔药业在该校学生中颇有知名度,且是合作单位,多年来一直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“大户”。
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、招聘经理辛宝健介绍,今年,由于新项目上马及业务全球扩张,海利尔药业集团总部及位于城阳、潍坊等地的几个分公司招聘人数达到500余人,再加上全国几百名销售人员,总招聘规模近千人。“往年在5月份之前,我们的招聘差不多就要收尾了,但今年到现在只完成了80%左右。”
事实上,早在今年2月份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,海利尔便全面启动了视频面试。这种线上招聘模式,海利尔并不是初次尝鲜,往年其在我国南方市场的应届毕业生招聘,就约有十分之一通过视频或电话形式进行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视频面试成为该企业招聘应届生的主要方式,占比达到了90%以上。
线上招聘为企业带来了方便。“以前招聘季要一所一所高校跑,重复做各种宣讲准备,忙得团团转。今年的招聘工作,更多的是在办公室进行。”辛宝健认为,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大学生来讲,线上招聘都能避免长距离的空间移动,疫情防控更安全,也更节约时间和成本,以后会成为一种趋势。
但是,线上招聘不是万能的,缺点也很明显。
海利尔药业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刘长兵分析:一是线上招聘渠道比较分散,从几大商业性招聘网站到各个高校的校招网,占用了企业大量人力和精力;二是不少学生投递简历具有广撒网式盲目性,企业收到的简历数量虽然比往年增多,但筛选成本也大大增加,“电话回访发现,很多投了简历的学生对岗位根本不感兴趣,甚至连公司名字都不知道。”;三是线上面试具有局限性,企业无法对应聘者的言行举止、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、准确、专业的判断,导致岗位匹配难度增加。
“总的感觉是,今年招聘压力很大,工作量增多了,但是效果没有往年好。”刘长兵举了个例子:企业有一次参加大型线上招聘活动,同时对国内上百所高校宣讲,现场效果很好,当天招聘邮箱就收到了七八百份简历,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对其中80%以上的人员进行了线上面试,但最终签约率仅为25%,后续跟踪还有可能继续流失。
对于一些关键岗位和核心岗位的招聘,企业更是青睐线下进行。“精细化工、工艺工程师、有机合成工程师、分析检测工程师等核心岗位人员,对于研发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较高。”辛宝健介绍说,在和应聘者相互了解不深的情况下,这类招聘很难通过视频面试迅速决断,还是需要与应聘者面对面,才能考察其动手操作能力,同时判断其素质能力、生涯规划、性格特点等与岗位是否匹配。
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为了保证安全,“云招聘”成为学生和企业目前的最优选。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企业还是对线下招聘“情有独钟”。刘长兵告诉记者,历经多年积累,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招聘“朋友圈”,每年都会定点到一些高校进行宣讲,专业比较对口,效果也更好。今年早在5月底,企业就已远赴甘肃农业大学参加现场招聘,6月份得知青岛农业大学要举办线下招聘会后,也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。
当天,海利尔药业现场收到了20余份简历。“可能是因为很多毕业生都没返校,这次接收的简历数量不多,但质量挺高。”刘长兵说。
不同选择各有精彩
对线下招聘期待更高的,不只是用人单位,还有求职的毕业生。
招聘会上,记者遇到了农学院毕业生孟静。她今天带来5份简历,很快便相中了荣华建设集团、海利尔药业集团、青岛三利集团等5家企业的岗位,把简历都投了出去。
孟静告诉记者,她所在学院今年毕业生228人,其中考研的有175人,4月14日国家线公布后,学院统计出来上线人数129人,上线率达56.58%。“今年研究生扩招,班里同学考研成功率很高,但很遗憾,我就是那没考上的少数人中的一个。”谈起考研败北的经历,孟静显得有点尴尬。
按照往年节奏,在秋招、冬招中,企业相对优质的岗位大多已经确定。一开始就打算就业的毕业生,也大多数在前一年“金九银十”的招聘高峰期,通过参加大型双选会、校园宣讲会等,找好了“东家”。对于应届生而言,春招更像是“捡漏”。一直忙着备考、错过了去年招聘季的孟静,本想在今年春招上发力,哪料碰上疫情,企业取消校招,自己也被困在了老家。
4月中旬,孟静开始在家中制作个人简历,关注网上招聘信息。她说,刚开始的时候,自己很焦虑,有时晚上一两点还躺在床上看招聘、投简历,怎么也睡不着。“我爸我妈看我压力大,还跟我开玩笑说别找工作了,反正闺女养了22年了,再养几年也养得起。但我觉得还是得尽快就业,人不能闲着。”
投出简历后,孟静也曾面试了几家公司,其中有两家给出了签约意向,但是她对这些没真实接触过的企业总感觉不放心:“有一家企业曾两次推迟视频面试,虽然最终给了offer,但我觉得不太靠谱。”
6月5日,在“青岛农业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”微信公众号上,孟静看到了学校恢复线下校园招聘的通知,便决定返校参加。
“现场招聘会上的企业,都是学校老师审核好的正规企业,有保障也不怕被骗。”孟静说,在现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,岗位薪酬、待遇、职业发展前景等都可以敞开了说,不像在视频或电话里那样感觉放不开。“通过企业hr的精神面貌、言谈举止,还能对这个企业的工作氛围有个直接的感受,判断自己喜不喜欢、适不适合。”
历经两轮面试后,这场招聘会上的一家企业伸出了橄榄枝,孟静终于确定了一份心仪的工作,将于7月份入职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和孟静有着同样顾虑的求职者不在少数。除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用人单位,毕业生通过完全“不见面”方式签约一家陌生企业的并不多见。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,那就是来自学长学姐的内部岗位推荐。
同样考研失利的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孟晓玉,便是通过学姐介绍进入了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。春节之后,孟晓玉没有返校,一直在济南家中线上投简历、面试,但工作迟迟没有着落。直到5月底,她在毕业班微信群里,看到辅导员发了一条东海药业招聘文秘的信息,联系人是一位目前就职于该公司的学姐。
“学姐推荐的岗位,而且是通过辅导员发给大家的,感觉比较放心。”孟晓玉先是与学姐取得联系,详细询问了工作内容、薪酬待遇等具体信息,然后便投递了简历。不久,她接到电话面试,最终被顺利录用。
“校友创办或集中就业的企业,为毕业生提供了高质量、稳定可靠的就业渠道。”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国辉介绍说,早在2017年11月,学校就成立了山东省首家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联盟,吸纳青岛啤酒、正大食品等156家企业入盟,聘任企业高管担任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,校企共建教学科研与就业实践基地约500个,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拓宽了渠道。疫情期间,这些校友企业如同“压舱石”一样,通过线上招聘、校友推荐等渠道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,成为一支“稳就业”的重要力量。
当然,除了考研、就业,还有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。在青岛农业大学学工部的就业管理系统里,今年毕业去向登记为自主创业的,已有50多人。动画专业毕业生艾清晨,便是其中之一。
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,艾清晨说,因疫情而困守在菏泽老家的这几个月里,他也有点着急上火。但他急的,不是找不到工作,而是自己的公司没法开展线下业务。早在大三时,艾清晨就已经开始创业,成为一家注册在北京的文化传媒公司的创始合伙人。
2016年,艾清晨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。2018年底,他在寒假中接到北京一位朋友的电话,邀请他一起“做点事情”。“这位朋友是我高考前参加的艺考培训机构的老师,当时他觉得我画得不错,我们很聊得来。后来老师和他的朋友们想找人合伙创业,就想到了我。”艾清晨介绍说。
一番商量后,艾清晨以1万元入股,签下协议,当起了“中国合伙人”。这家创业公司主要从事美术教师培训、名师推送、美术用品经营等业务,都是艾清晨所熟悉的“圈子”。他在公司里发挥专业所长,从事线上宣传和推广。
经过短短一年的发展,这个创业团队已经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31个人,还在济南、贵州开设了分部。艾清晨所负责推广的微信号和微信群,用户数也超过了1200万,抖音、微博、qq等渠道更是覆盖了8000万粉丝。2019年,还是在校大学生的艾清晨,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。
“听起来好像蛮顺利的,其实经历了很多困难。”艾清晨对记者回忆说,“一开始全国各地跑业务,差旅花销比较多,公司没钱报,自己手里也没钱,只能找人借,最多的时候欠了10多万元,都没敢跟家里人说。好在后来公司业务有了起色,这些钱又都补回来了。”
进入毕业时节,当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时,艾清晨却在忙着“招兵买马”: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,各地美术培训机构开始复课,公司又紧急招聘了两名设计师、两名程序员,从事海报、app开发、包装设计等,进一步拓展全国业务。
忙着自己“小生意”的同时,艾清晨还在毕业之际“顺道”签约了一家美术培训机构,成了一名素描教师。“这是我的专业所长,和我的创业一点都不矛盾,反而可以形成合作、资源共享,感觉接下来有好多事情要做。”艾清晨对毕业后的生活充满期待。
供需需要更精准对接
在这场招聘会上,记者发现,除了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,还有一群人在忙碌,那就是各个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和班主任。他们在不同展位上收集招聘资料、记录岗位信息、索要z6尊龙旗舰厅的联系方式,然后通过微信群发给毕业班学生,甚至定向推送给某些正在找工作的学生。
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学院d总支副书记展学斌,便是其中的一位。“受疫情影响,还有很多毕业生没返校,我把这些优质岗位信息收集起来,尽可能地扩散出去,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。”展学斌说,学院今年共有244名毕业生,考研成功的113个,占比为46.3%。按照学校统一要求,学院对就业学生实行“一人一册”,建立动态就业工作台账,及时掌握就业需求和困难瓶颈,做到精准施策、帮扶就业。
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李永青,当天在招聘会入口处负责为求职学生进行简历问诊。据他介绍,食品企业尤其外贸食品企业,是学院毕业生往年的重要就业方向,但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,这类企业业绩下滑、人员减招严重,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。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,学院今年可谓煞费苦心:建立“全员参与”就业保障服务机制,学院同班主任签订了班级就业分期目标责任书,同时争取社会资金设立“考研优胜班级班主任奖”和“就业先进班级班主任奖”,对于毕业生考研和就业过程中表现优秀的班主任进行奖励,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,有序推动就业工作。
“班主任和导师定期与每个学生电话联系,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类施策。”李永青介绍,对于考研成绩达到国家线要求的学生,重点开展面试技巧指导、调剂信息提供等方面的帮助;对于拟考取公务员和选调生、事业编的学生,重点开展疫情防控形势下公务员考试现状分析,鼓励学生考公和就业两条腿走路;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,在推送相关招聘信息的同时引导其摆正就业心态,认清就业形势,理性择业。
为延缓高校毕业生今年就业压力,从xx到地方都已出台多项政策,例如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,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,健全大学生参军入伍激励政策,给招用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发就业补贴,扩大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的大学生招聘规模,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“三支一扶”,扩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招聘规模等。这就意味着,今年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。
“实际上,无论是往年还是今年,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,都是毕业生数量的好几倍。”王国辉介绍,青岛农业大学今年共有毕业生8396名,去年秋天的大型供需见面会上,72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.9万个就业岗位。今年疫情以来,学校又先后组织开展了线上专场招聘会10场、大型空中双选会2场,再次提供就业岗位7.6万个。总的来说企业覆盖范围和岗位数量都胜于往年,毕业生的选择空间实际上十分广阔。
但是,现实中还是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,与此同时不少用人单位也在发愁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。对于其中原因,王国辉分析认为,一方面部分学生就业观需科学引导,另一方面供需双方要更精准地对接。
信息技术的应用,为岗位供需精准对接提供了可能。在青岛农业大学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,记者见到了正在电脑前忙碌的吕国莹老师。她每天要对用人单位通过“青岛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”提交的招聘信息进行审核发布,更要将这些岗位进行分门别类、精准推送。
“就业管理系统直接关联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官微,在后台操作时,我们可以选定每条招聘信息的推送学院范围,保证每个学生收到的招聘信息都是与本专业关联度较高的。”吕国莹说,这样既能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加匹配的岗位信息,也帮助用人单位提高了招聘的针对性,降低了简历筛选成本。
招聘会上,依次走过各招聘展位,记者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,那就是各级xx推出的人才引进政策,成为企业招才引智的“筹码”。
“一次性安家费博士15万元、硕士10万元;住房补贴本科6000元/年,硕士9600元/年,博士14400元/年,连续发放三年……”在招聘会上,荣华建设集团将青岛市人才引进政策印在了招聘展板的显眼位置。
“安家青岛不是梦!第一至第四层次人才,工作满8年即可享受房款30%无偿赠与,入职即可零首付购房;第五至七层次人才,30%首付无偿使用5年,到期后按‘孰低’原则回购……”青岛城阳市政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招聘公告,则将城阳区不久前推出的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放在了最前面,作为招才引智的第一张“王牌”。
“思路决定出路,换一个眼光,换一种思路,‘最难毕业季’也可能是人才风口期。”青岛市城阳区人社局副局长董咏梅说,今年以来,城阳区不断调整工作思路、创新工作方法,通过开展招才引智“云推介”、在智联招聘设立城阳区专属人才政策宣传平台、利用各高校自媒体大力宣传人才政策等,拓展政策覆盖面,引来更多优质人才加盟城阳。
“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来说,越是困难时刻,真正的高质量人才越弥足珍贵。”董咏梅说。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“孟静”为化名)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商川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clgvs.com/yuanxiao/78392.html
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z6尊龙旗舰厅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